1、泥塑:寺院供奉的各类大型塑像,多数是泥塑彩绘像,且多为圆雕,或站立或伽趺坐,背影饰以光环、花鸟、吉兽、山岩等,采用浮雕手法表现。这些神、佛造像,大小不等,都是严格按《造像量度经》规定完成的。其艺术风格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除寺庙的泥塑彩绘像外,还有许多小型浮雕泥塑佛像散存在全州各地。这种小型浮雕泥塑像藏语称“察察”。是用铜制模具加泥挤压而成的佛塔状或用单面凹凸板模挤压成平面浮雕状。“察察”为素色,主要内容为八佛塔、百佛塔、佛陀、菩萨、上师、护法神等。一般供奉在朝佛路边专建的称为“察康”的小房间内。 “察察”中不乏许多艺术水平颇高的浮雕精品。
在民间泥塑中,新龙、乡城一带的民间泥塑艺术有一定的代表性。新龙县的泥塑,曾代表甘孜州到法国、阿尔及利亚等国展出。
2、金属雕铸:寺庙中,有许多金属雕铸的佛、菩萨、明王、护法神、高僧大德等。这些造像小者只有拇指大,大者数米高。质地有金、银、紫铜、红铜、黄铜以及各种合金。主要产地有尼泊尔、印度、中原汉地、卫藏及本土德格、白玉等地。不少寺院珍藏的掘藏师掘得的“伏藏”类金属造像,以及被称为“勒玛”的响铜合金铸造的来自尼泊尔、印度、汉地的造像,其中不乏许多年代久远,艺术性极高的精晶。此外,各寺庙还有许多采用雕錾、镶嵌、金银错等工艺手法生产的供器、法器,各寺院也为数不少,其中有许多是十分精美的工艺品。
3、石刻:甘孜州石刻艺术品随处可见。包括寺庙的玉石佛像,各地的格萨尔王及其妃子、勇士石刻像,摩崖石刻,碑刻等。但是数量最多的,还是遍布各地的嘛呢堆或石经墙。其中,石渠西区的巴格石经墙、甘孜县大塘坝区的石经墙、新龙拉日麻的石刻大藏经、康定色加空石经塔,堪称藏区石刻艺术画廊。另外,散见于泸定桥的御制碑文、康定二道水摩崖石刻“小天都”、康定榆林宫“灌顶”石刻、道孚惠远寺碑刻、巴塘鹦歌嘴石刻群,则是重要历史遗迹。
4、木雕:主要包括藏传佛教的木雕佛像、印刷雕版,以及建筑装饰中的木雕。藏传佛教的木雕主要有圆雕和木刻两种。圆雕佛像,绝大部分是传世之作,且为尼泊尔、印度等地所出,材质为菩提树檀香木,数量十分有限,为珍稀文物。木刻佛画是雕版印刷中的组成部分,主要用途是作唐卡粉本或直接供奉。目前,散存于州内各寺院的木刻佛画,大多数清以后的作品。其中尤以德格印经院珍藏的木刻版画数量最多,质量最好,最具代表性。
建筑装饰木雕 可分为寺庙建筑和民居建筑二大类。寺庙建筑的装饰木雕,用途广泛,从建筑外鳌头到佛殿梁、柱以及佛龛、法座均雕刻各种花草动物、神仙人物,竭尽装饰之能事。民居建筑亦不例外。门楣、窗户、佛龛、壁橱、水柜、床、桌等均用花草动物、各种吉祥物装饰雕刻。其中道孚民居的装饰木雕,最具代表性。
5、油塑:亦称酥油花,是以调有颜色的酥油为原料,捏塑以佛教题材为内容的塑像,是藏传佛教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每年藏历正月十五日,格鲁派寺院为纪念释迦牟尼呈现神变降魔日,都要供奉酥油花。甘孜州甘孜寺、理塘长青春科尔寺、巴塘康宁寺、道孚灵雀寺、康定金刚寺等捏塑的酥油花,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花草鸟兽唯妙唯肖,极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