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的层层梯田,气象万千的茫茫云海,原始粗放的簇簇蘑菇房……
在元阳,处处是景,如诗如画,淳朴自然,如同世外桃园般,令人心荡神摇,久久不能忘怀。
今年春节,我和云、贵、川的几位文友一同到了元阳,有幸饱览了称甲天下的人间奇景——元阳梯田。在两天的活动中,我不仅被壮丽的梯田风光所激动,也被那些大山的雕塑家们淳朴如初,视物为灵,至今仍以古朴的原始信念善待自然的精神所折服。
元阳,一个典型的立体地貌山区县,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大峡谷南部。它最低海拔144米,最高海拔2939.6米,因此人们常说元阳“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元阳独特的地域奇观,元阳人依山开垦的28万亩梯田,以其集中连片、气势恢弘而著称于世。
在新县城南沙镇开完会后,我们的汽车迫不急待地朝着老县城新街镇的方向驶去。黑色的柏油公路弯弯曲曲缠绕在青黛的山岭上,一弯一折地引导我们向上盘旋。大约过了十多分钟,汽车驶进一个凹形的山谷里,就见两面缓缓山坡上叠满了一层层网状似的梯田。我们的心,也随着公路在梯田间来回荡漾。
车子穿过老县城,在一个叫箐口的村子停下。从海拔270米的南沙镇到1700多米的箐口,虽然落差只有1400多米,汽车却走了一个小时。山高自然美,人观美上天。站在这1700多米的山上往下看,尽收眼底的是一级级由下而上的梯田。那些梯田有多少级,谁也说不清楚,只见一面面的山坡、一道道的山梁把一片片的梯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纵横交错、气势磅礴的元阳梯田。
箐口梯田有3000多亩。在梯田中间,撒落着箐口、土戈寨、黄草岭几个哈尼族寨子。每个寨子,都被浓浓的树荫包裹着。我们顺路走进箐口村,看到石铺的街巷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小巷两边的房屋,都是整齐的土基堆砌的墙壁,屋顶是圆圆的草顶,看上去就像一朵大蘑菇。房子随山而建,街巷忽上忽下,房屋也是东一簇西一簇,一簇房屋,看去就像一团蘑菇群,紧紧地相互拥抱着。这就是哈尼族民居蘑菇房。
在小巷的尽头处,一条小溪顺山而下。几蓬竹林围着一户人家,一大一小两头水牛在竹林下悠闲地嚼着稻草。家门口,一位老倌抱着一管水烟筒“嘟嘟”吸得起劲。我们被眼前悠然自得的乡村画卷所陶醉,忍不住上前打招呼。老倌姓李,今年68岁,脸上被岁月布满了梯田般的皱纹,满脸情感显示出对大山的无限虔诚。他说,小时候,门前的溪水就这样地流着,除了下雨,溪水不涨也不枯,世世代代浇灌着门前土地;那几蓬竹子,也不知那辈栽的,祖祖辈辈就这么享用着。我问他,万一溪水干了怎么办?他说不会的,山里人视森林如生命,每个寨子在建寨时,都要选一片蓄养水源的森林做为树神(俗称龙树)加于保护,并且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祭献,祈求树神保佑村人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建寨之后,也要在寨子周围种树,美化环境。
祭树神的风俗在元阳的哈尼族、彝族、壮族、傣族等民族中普遍存在,他们把它叫做“祭龙”,每年都要举行隆重庄严的“祭龙”仪式。平时,“龙树林”里没人擅自闯入,里面的一草一木,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状态。除了崇尚树神,元阳的各民族还有许多自然崇拜。开山,要祭山神;引水,要祭水神;栽秧,要祭秧神;割谷,要祭谷神。这些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思想,是元阳梯田永不破败之所在。
离开箐口,我们向坝达、胜村、多依树方向驶去。在长达20多公里的公路沿线,一间间蘑菇房组成的村寨,总被一片片的梯田围护着。村子因梯田而显得静谧,梯田因村子而显现生机。一岭岭梯田在阳光照射下像一面面镜子放出耀眼的波光,一个个山村在鸡鸣声中迎送往来。
县旅游局的李光林先生告诉我们,要是碰上雨后放晴的天气,红河大峡谷中就会出现云海。从箐口到胜村一带,是观看云海的最好地段。每遇云海出现,1500米海拔以下的山峰峡谷都不复存在,被云海淹没了。站在高处看海,眼底是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稍后,随着红日升起,白茫茫大海泛起了金波,霞光四溢;再后,太阳高照,微风拂起,静卧的云海开始飘动。时而婆娑起舞,如丝如绵;时而波涛汹涌,倒海翻江。几座时隐时现的山峰,就像几座岛屿,又像几艘披风斩浪的巨舰,忽而淹没,忽而奋起,与大海作生与死的较量。几番拼搏折腾之后,云海随翻卷的浪涛散尽,展现眼底的又是清新如洗的空旷峡谷、峰涧交错的逶迤山峦。人也仿佛被一阵轻风拂落人间,回归自然。
云海的出现,是因海拔气温变化而产生的,每年春季都要出现许多次。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碰上的,我们与云海无缘,没见到它浩浩荡荡的雄姿。
离开胜村,李光林先生又带我们朝老虎嘴梯田驶去。
老虎嘴梯田位于攀枝花乡境内,离箐口十多公里。半小时后,汽车在一个拐弯处停下。为什么叫老虎嘴呢?李先生指着身后的山坡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建这条公路时,在这道悬崖峭壁上凿开了一道缺口,公路穿崖而过,这个缺口很像张开的虎口,当地人就称之为老虎嘴。我们侧身看去,公路到悬崖边刚好拐了个弯,被凿开的地方的确像一张虎口。我们庆幸能漫步在老虎嘴里观看梯田风景!
老虎嘴景区梯田面积12000亩,是元阳梯田中山势最险峻,气势最恢宏,布局最壮观,面积最大的梯田风景区。我们站在观景台上往下看,只见整个地形呈现出两山夹一谷,谷底一条小河静静流淌。山头是青山流水,绿树村庄;村子下面,就是层层梯田直落河谷。从谷底到山顶的海拔高差,大概在千米以上。从河谷细细往上看,一沟一梁的山岭上,布满了或宽或窄、或长或短、或直或曲的错落有致,形态不一的一坡坡梯田,它们从河谷缓缓向两边山坡舒展升高,一层梯田就像一级台阶,满山梯田就像一排排登高的天梯,直上蓝天。初春,正是梯田采风的最佳季节,一山山梯田都装满了水,阳光洒在水面,一层层梯田像一面面大小不一的镜子镶嵌在大山上,放射出漫山的粼粼波光。这时,我们由近及远地顺河谷看过去,两面山坡的粼粼波光,就像两壁一望无际的立体海洋,撑起了浑厚凝重的一线蓝天。
老虎嘴梯田四周的山顶上,绿树缠绕着一间间土掌房组成的村子,那是彝族人居住的山寨。每个山寨之间,一条纤细小路像一根情感的纽带把它们连接一起。他们虽然居住不同的村寨,但走的是一条山路,耕的是同一片梯田。
更有让人遐想的是,在老虎嘴梯田中间,撒落着不少单间独户的蘑菇房。有时,房里传出一声鸡啼或狗吠,就会打破山野的宁静,把世界浓缩得很小。这些蘑菇房当地人称为田棚,每户人的田间都有一座。这些田棚,是山里人的“别墅”:农忙季节,男主人就带着农具、炊具住进田棚,以便撒秧、看水,招呼田地;收割以后,可以把一次背不回家的谷物放在里面,再慢慢往家里运送。不少人家住进田棚以后,还浮上一两窝小鸡,秋收后小鸡长大,即可拿到集市卖钱。1993年,法国电影制片商杨拉·玛到元阳拍摄专题片《山里的雕塑家》,他看了老虎嘴田棚后,曾被田棚文化所激动,次年春天,他竟突发奇想带着新婚妻子住进田棚度蜜月,给古老的山寨留下了一段洋故事。
在返回的路上,看着一片片车后消失的梯田和森林,一个个炊烟袅袅的村寨,我的思绪却在漫天游荡。梯田,是农耕文化的发展和受地理环境条件影响的产物,元阳地处哀牢山脉末端,境内山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数千年来,这里的各族人民不断开山引水造田,形成了今天气势磅礴的梯田景观,成为称甲天下的人间奇景。但最令我感叹不已的,却是他们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始终如一地对天地的虔诚,对森林的膜拜!如果没有对天地万物的尊崇,没有一年一次的祭树神以警示,那潺潺流水还能千年不息吗?民族之魂又将何在?元阳梯田,正是天地人神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