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境内民族众多,有藏、汉、纳西、傈僳、彝、白、普米族等世居民族,各民族都能歌善舞,故有“歌的故乡,舞的海洋”之美称。
傈僳族民歌统称“木括”,可由器乐伴唱,内容十分广泛,舞蹈讲究动作的变化并注重队形的变换;纳西族则有戴神佛面具的仓巴舞,祭祀舞蹈“东巴舞”,群众则在喜庆节日跳表达舞、阿勒舞等,三坝已被列为东巴文化特色之乡。彝族有跳乐、打歌;普米族有对歌赛;藏族更是人人都会唱山歌,个个都能跳藏舞。
由于迪庆境内藏族人口最多,在此重点介绍藏族歌舞的特点,从中读者便能看出迪庆境内歌舞的特色。
藏族山歌,分锄禾、砍柴、筑墙、骑马、打仗等许多调,不同方式的劳动或活动,有不同的山歌伴随。曲调高亢嘹亮,悠扬流畅,旋律欢快,节奏鲜明。唱词优美动人,男女互相问答,多为即兴之作,大致分为迎宾、相会、赞美、情意、辞别、挽留、讽刺等格式。唱词中常把温暖的太阳、皎洁的圆月、明亮的星宿、雄伟的雪山、高耸的崖峰、碧绿的草坝、洁白的牛奶等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作为喻体,形象鲜明真切,易引起听者的共鸣和震动,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迪庆藏族民歌多如繁星,它是藏族民间文学中的奇葩,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迪庆藏族舞多姿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中甸锅庄舞、德钦弦子舞和维西塔城热巴舞、尼西、奔子栏的情舞最著名。奔子栏是重点推出的藏族特色之乡。
中甸锅庄舞茶会独具特色,而锅庄舞是一种具广泛性且歌且舞的民间舞蹈。舞蹈简单、古朴,却又深 含 着丰富的内容。
弦子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德钦县升平镇州政府被确定为弦子艺术之乡。
塔城热巴舞至今还保持着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序。舞蹈时,妇女戴莲冠,腰系百褶彩裙,手舞牦牛尾尘拂;男子头戴狐皮帽、身穿楚巴、足登藏靴。跳起来气氛热烈,场南壮观,节奏强烈,效果突出。塔城被誉为热巴艺术之乡。
每当雪山顶上升起一轮圆月,草原洒满白海螺般柔美的月光,村寨就会燃起一堆堆明亮的篝火,随着弦子欢快的旋律和歌手们悦耳的歌声,人们纷纷走出土楼帐房汇聚一起尽情歌舞,若逢喜庆节日,常常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