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峡谷中最大的一座教堂,可以容纳500人,教堂没有哥特式的尖塔,没有高升的穹顶,没有万花筒般的玻璃彩窗,也没有管风琴、钢琴之类的乐器。只有极其简单的布置,青砖墙、红漆圆拱木窗、白铁皮屋顶、长条凳,就连正中间的红十字也只是用红纸剪好贴上去的,正因如此更显出人们信仰的淳朴、虔诚。
怒江老姆登基督教堂 在怒江峡谷沿岸,只要有村落的地方,我们都可以找 到以前法国传教士建造的教堂,并且至今仍在被村民们使用来做礼拜。虽然在峡谷里,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基督教的信仰却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人保持着原始的信仰,如傈僳族的东巴教和藏族的藏传佛教。
早在1902年,法国传教士在茨开安定下来之后,决心要跨过碧罗雪山,向深山里的贫苦百姓传递上帝的福音。而他们所开辟的路正是翻越碧罗雪山时所走的路,只是当时山中猛兽的存在,为开辟这条路线增添了艰苦和血腥。传教士们在成功翻越碧罗雪山之后,便在怒江沿岸一带开始传教,他们每到一个村庄,便留下一到两个神甫,以便传教和建立教堂,绝大部分留下来的神甫从到他们留下来的那一刻起,便决定了他们与这村庄的缘分,直到升天的那一刻前,他们一直都在村庄传教,从没离开过。而村民们依照神甫的意思,把尸体埋葬在教堂的园子里。因此我们每到一个历史悠久的教堂,它的园子里都有一座建立起该教堂的神甫的坟墓,供后人悼念,除了新建起的教堂以外,所以我们在怒江峡谷里看到有法国神甫坟墓的教堂是历史悠久的教堂,而没有的一般都是新近建起的教堂。
每个星期天村民们都会做礼拜,我在丙中洛的时候碰巧遇到一个星期天,于是征得教堂管理人员的许可,进去静静的坐在一角,参观了他们做礼拜的全过程。感想不多,就只有不知名的感动……当你坐在里面听着他们唱着歌颂的歌曲时,自己的心灵就好像在接受着洗涤,心里会觉得很舒服、很自然。我觉得信仰虽然多多少少有点迷信,但是它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受灾受难或者生活在贫困地方的人来说,信仰更是一种动力。
交通:教堂所在的老姆登村不通班车,从匹河包车到老姆登,机动三轮车单程 40-50元;农用车单程 100元(老姆登和知子罗有几辆农用车,经常在早上载村民去福贡县,下午一两点返回,匹河——老姆登 10元;福贡——老姆登 25元,时间不太确定,可在三岔口等,或者通过民宿主人联系司机。每周四匹河赶集,当天下午有不少匹河返回老姆登的车。)。
住宿:1)怒苏里农家乐(0886-3419156,铺20元,包食宿每天50元/人)可以为你安排周边徒步的向导和背夫(向导约 100元/天,背夫约50元/天)。从教堂门口沿水渠边小路往上走三分钟左手边即是;2)怒家草屋(0886-3418218,铺30元,包食宿每天50元/人)村中条件最好的住处,站在教堂门口可以望见房子,从怒苏里往上走两分钟便是。
提示:1)在教堂的礼拜(周三晚、周六晚、周日早中晚)可以听到教众们的四声部演唱;2)从匹河徒步到老姆登上坡路需要两个多小时,下坡路需要一个多小时,里程不到公路的一半——因多次穿过公路,取的是相对直线,需要很好的找路能力,最好跟村民结伴同行;3)可探访高山茶场(电话:13988616651,提供食宿,车程 8公里);4)徒步爱好者可以到七莲湖(一个高山湖,来回需要三天,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份,但尽量避免雨天前往);也可以翻越碧罗雪山到达澜沧江的营盘(单程两天的安排)两条线路都需要向导和露营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