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朽贯》是罗平布依族丧葬曲调的总称,演唱时有特定的环境和秩序。按照传统的丧葬习俗,布依族中老人一断气,首先要杀一只鸡祭神请亡人。同时,家人及时跑到”老人房”或寨中存放铜鼓及有一定威望的老人家中报信。由寨老或摩公按照规矩敲击铜鼓,随之鸣放三响火药枪,向寨人和寨邻报丧。寨中人听到铜鼓鼓语和火药枪响,便知道寨中有老人身亡,随即使自动到丧者家帮忙料理后事。当天的事很多,其必须办理的事主要有以下几桩:
一、英儿女用热水为己故老入洗身、换衣,顺房梁停棺装户,如果死者是汉族来布依人家招亲的,棺木的摆放就按汉族规矩,棺木大头朝大门,小头朝堂屋供桌。请摩公唱《入棺调》,唱时在棺木的尾部(大头)捏一张桌子,桌子上供奉香订火烛和祭品。
二、砍一棵高大的竹子,留好竹稍栽于孝家房前或屋山横头,竹稍必须指向孝家。用约二丈八尺左右长的一匹白布,请摩公写上亡人的生辰八字、去世时辰和祖籍家谱,再写上儿孙对死者的忠孝之愿。尾部,还要写上六十甲子,送葬时将六十甲子这一部份扯下,留作纪念,其余部分付一炬。写上以上内容的白布称为幡。写毕,把幡叠好先盖在灵枢上,亡者的子孙跪在灵枢前,由摩公在灵枢一侧唱《立幡调》。唱完立幡调,摩公把幡从灵枢上揭下来,捧到幡竿下,众孝子也随之转跪到幡竿前,摩公唱《挂幡调》。在摩公唱《挂幡调》时,幡慢慢上升,挂至竹稍下面。
三、女亲友们闻讯来到亡者家中,帮忙把亡者家的锅碗等一切炊具全部清擦洗洁,不带一点油荤;从野外采些山茅野菜煮给亡者家属吃。相传这是对死者的尊敬和孝心。吃素一般要吃三天,也可吃五天、七天、九天。不管吃几天,待要开荤时,要请摩公来家中灵枢一侧唱《开荤调》。
死者入棺后,如果是女老人,后家要围着灵枢哭唱《追叙调》。 遥叙调也可以自后家请摩公唱。死者的女婿要依大小拉羊来奠祭。羊拉到孝房门口时也专人唱《献羊调》,唱毕把羊杀了,割只羊耳朵挂在楼下。羊肉煮熟后,先端一碗供在灵前,其余分到煮好饭的家门中,招待后家的来人。孝家给献羊者一口锅,一只拢火的铁三角,一张桌子,表示孝家已把老人的遗产分给了女婿。
亡者的亲友,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在未出丧前,可不分先后地到灵枢常敬献食。孝家宴请一至二人轮换候在灵前,每当祭奠者到来,就唱一遍《献汤食》。
出丧的头天晚上,女婿家宴请来四至八人坐守哭丧。哭丧时唱《哭诉调》。唱时用鼓钗作奏,节奏是”冬钗冬钗冬冬钗”无限反复。唱时可对唱,也可齐唱。对唱时人员平均分为两伙。演唱者每人手中拿着一把伞或一顶斗笠,站在堂屋中的火塘一边唱。每对唱完三段,就在鼓钗声中绕火塘上方的吊筛(一种特制的丧用竹器)走三圈,最后站定时要与原站方位对立。站的时间长了,可各坐在吊筛的一边对唱,也可围着火塘齐唱。
四更左右,摩公唱《开路歌》,开路歌分阳开路和阴开路两曲。阳开路唱的是老人死后,儿女亲朋们如何思念亡人,在祭奠中做了些什么事-全曲共150句,现摘录部分如下: ……您在病时/孝女没得服侍/您病死后/她己来给您穿衣打扮/您在世时/她很想念您/您去世她也来祭奠您/孝男在您生前很孝顺/您亡故选最合意的棺木安放/棺木放堂内/生怕会漏气/恭恭地弯腰/细细用鼻闻/诚心孝父母/佳品来敬献/只是客人来/胆怯心不安/尽管如何念/只得送上山,/……三光四老来给您开路/后家送猪羊鸡鸭来开路/女婿献羊送鸡来开路/孝男孝女杀猪来开路/儿媳做孝帕来开路/内孙外孙来开路/知心朋友也来开路/侄儿侄媳来帮待宾客/现在您走累了/请歇气喝茶吃姻。阴开路全面共100句,唱的是死者的灵魂在行走中如何送到短命鬼付钱买路。行走到仙宫门前,对仙官的盘问要如实回答。现摘录部分如下: 洁白能进宫/污者拒门外/一生来偷盗/一颗善良心/未做缺德事/应允进宫门。
摩公唱完开路歌,灵枢便抬送上山,放在挖好的坟坑一旁。众孝子跪地,供好斋饭,由摩公演唱《敬地脉龙神》。唱完该曲,摩公在棺木前半(前龙)、后半(后龙))各杀一只鸡敬献。敬毕,摩公又唱《下葬调》让灵枢入土。
葬后的第一个清明节要祭祀坟地,亡者的后人唱《祭坟调》。
布依人的整个丧葬过程都用歌声来表达,用歌声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用歌声陪伴死者踏上西去之路。这种浪漫而独特的丧葬仪式,给人留下了无边的暇想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