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了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年后的6月20日,新街镇广场上哈尼群众载歌载舞,庆祝“申遗”成功一周年,《红河哈尼梯田》大型纪录片也选择在这个时间开机拍摄。“申遗”成功一年来,哈尼梯田由“红河的梯田”成为了“中国的梯田”乃至“世界的梯田”。
前5月游客增长近四成
“我并不担忧哈尼人会离开这片土地,这里是根本所在。”元阳县梯田管理局局长程贵章对记者说,很多人对于原住民外流非常担忧,因为没有哈尼人,哈尼梯田就会慢慢消失,其实直到现在,有90%的哈尼人还是和从前一样农闲打工农忙返。
元阳县旅游局局长郭力生介绍,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游客量不断增长。今年1~5月,进入哈尼梯田景区的人数达51.7万人次,旅游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37.09%。据元阳县旅游局统计,截至6月10日,景区今年已实现门票收入770余万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门票收入,实现旅游总收入6.32亿元人民币。
交通、用水等都面临挑战
在游客数量与旅游收入不断快速增加的同时,哈尼梯田的管理部门也在担忧一些正在发生的问题。
负责开发哈尼梯田景区的云南世博元阳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唐辉告诉记者,景区防线55公里、涉及到5万多原住村民,管理难度很大,加上游客数量的增加,交通、用水、环境卫生等都面临挑战。在县城工作的阿普经常回到梯田区采风,他观察到,景区因为路窄车多,在旅游旺季,游客集中的景点如老虎嘴景区堵车两三个小时常常发生,游客怨声载道。
而程贵章认为,哈尼梯田最大的变化在于人心,“现在很多村民利用旅游经济致富的观念已经越来越清晰,很多人想在遗产区内多盖两栋房子做农家乐,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村民的这种想法与保护梯田完整性的想法有冲突。” 据统计,元阳县乡村客栈由去年的79家发展至146家,大部分新增的乡村客栈都集中在哈尼梯田景区。
对于这些问题,程贵章说,对于私搭乱建行为,管理局将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当地村落,同时坚决查处。
春城晚报 记者 陆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