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在红河南岸哈尼族的梯田农业中,水以奇特的方式贯穿于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中。高山森林孕育的溪流水潭顺着盘山而下的水沟,流入村寨,流入梯田,梯田连接,水沟纵横,自上而下,长流不息,最后汇入炎热河谷谷底的江河湖泊,又蒸发升空,化为高山森林上的云雾阴雨,如此反复,生生不息。
元阳哈尼族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166689亩梯田在养育着336971个农业人口,高山上的63958.4公顷森林提供着全县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全县4653条水沟干渠仍在灌溉着千山万岭之上的梯田,这就是元阳哈尼族梯田奇观的突出特点。它即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也不是单纯的人文创造,而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的和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在红河南岸哈尼族的梯田农业中,水以奇特的方式贯穿于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中。高山森林孕育的溪流水潭顺着盘山而下的水沟,流入村寨,流入梯田,梯田连接,水沟纵横,自上而下,长流不息,最后汇入炎热河谷谷底的江河湖泊,又蒸发升空,化为高山森林上的云雾阴雨,如此反复,生生不息。
哈尼族有一俗话“要种田在山下,要生娃娃在山腰”。气候温和的半山腰,成为了哈尼族理想的居住地,他们在中半山的向阳坡上建造房屋,形成村落。在村寨周围、房前屋后开辟菜园,修筑道路与各村寨连接。高山源泉引入村中用之不竭。从村寨边至山脚河谷的整个下半山,就是层层梯田。这里气温较高,湿度较大,适于稻谷生长。梯田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却错落有致,能互相沟通,层层相叠,铺满群山,梯田间有小道相互通行。哈尼族还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已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